出了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出来回应,应该说是一种进步。某种程度上说,这种进步也是被“逼”出来的:有了网络尤其是微博之后,任何人拿起手机就可以发布信息,迟报瞒报的成本越来越高,以前事到临头捂盖子、搞定记者和当事人就可以搞定舆论的做法,越来越行不通了;另外,随着网上民意的崛起,各地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和网上应对,开始注重网上形象塑造,不断请人培训公关技巧。
随着舆论的透明,这种危机公关也越来越不起作用,即便可以糊弄一部分人一时,却无法长期糊弄住所有人。不要认为这种小聪明可以轻易得逞,谎言一旦被揭穿,公众的不信任会累加堆积,最终导致无论你说什么,大家都要打个问号。这样的公信力损耗和沟通成本增加,将成为社会运行巨大的负担。
仅从公关的角度,“热回应、冷调查”也是一种落后的公关思维。公关的本质是传播和沟通,传播的基础应该是事实。把公关理解成应对技巧和小花招,甚至用来掩盖真相,摆平舆论,是一种非常庸俗和错误的理解。关于什么是公关,有一句非常通俗的解释,“把事做好,让人知道”。很多地方不惜重金请专家培训公关技巧,可能只学了后半句,而忘记了最关键的前半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