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策划的概念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,侧重于不同学科的专家对策划也有着不同的理解。美籍华人苏姗在其著作《现代策划学》中,总结了现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策划概念并进行了分类:事前设计说、管理行为说、选择决定说、思维程序说等。“事前设计说”的基本观点是:策划是策划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,在行动之前为所要实施的行动的设计。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威廉.H.纽曼 (williamH.Ne~an)、韩国的权宁赞以及西方学者马修.E.迪莫克(MarshallE.Dimock)。迪莫克认为:策划使将来的问题与预期的结果连接在一起,为有效地掌握将来的问题而展望未来,寻找合理对策。策划避免了由于盲目行为导致前后决定不连贯的结果。“管理行为说”的基本观点是:策划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整体,策划是管理的内容之一,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。代表人物是西方学者哈罗德.D.史密斯(Harold.D.Smith)。他认为:策划与管理属于一体,策划与管理相分离时,就无效率可言。“选择决定说”的基本观点则是:策划是一种决定,是在多个计划、方案中寻找最佳的,是在选择中做出的决定。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哈罗德.库恩兹 (HaroldKoontz)和塞瑞耳.0.多恩德 (Cyril.0.nonned)。
他们认为:策划是管理者从各种方案中,选择目标、政策、程序及事业计划的机能。“思维程序说”的基本观点是:策划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活动,是人类通过思考而设定目标及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最基本、最自然的思维活动。代表人物有西方学者赫伯特.A.史密斯(Hethert.A.smith)和日本的策划大师星野匡。星野匡认为:所有的策划或多或少都有所谓虚构的东西,从虚构出发,然后创造事实,加上正当的理由,而且要正大光明地去做,这就是策划。
以上对于策划的各种理解可谓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”相比而言,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撰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更为全面,即“策划是一种程序。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。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,也就是说,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策划。换言之,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,衡度未来可采取之途径,作为目前策划之依据,亦即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,何时做,如何做,谁来做。策划如同一座桥,它连接着我们目前之地与未来我们要经过之处。策划的步骤是以假定目标为起点,然后订出策略、政策,以及详细内部作业计划,以求目标之达成,最后还包括成效之评估及回馈,而后返回起点,开始策划的第二次循环。”